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南海书院于2022年5月24日在10号宿舍楼共享空间举办了首个“师说·问道”活动。本期活动采用师生座谈会的形式,交流主题为“砥砺前行科研路”。大学期间,许多同学带着对学术的向往,主动走进课题组进行科研学习。他们或刚接触科研,面对实验室中琳琅满目的仪器不知所措;或已开展实验探索,撰写学术论文,逐步寻找研究兴趣;或已决定考研读博,坚定科研信念,投身科研事业。科研如登无止境之山,虽风景奇绝,却也充满挑战,本期活动邀请到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田新龙教授担任导师,为已加入科研团队的本科学子们指点迷津、指明方向。
田新龙,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南省“领军人才”、“海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2016年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随后于华中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3月加入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海洋清洁能源”创新团队负责人。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材料和纳米材料功能化设计,应用于电催化、光/电解海水制氢、氢燃料电池和可燃冰转化。在Science, J. Am. Chem. Soc., Joule和Sci. Bull.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基金1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
座谈会上,田新龙教授首先分享了他投身科研事业的心路历程和经验感悟。从本科阶段的毕业设计,到硕士期间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从博士阶段坚持挖掘研究方向,到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和入职海南大学的择业经历,田新龙教授将此间酸甜苦辣娓娓道来。求学路上多次的专业变化,使田新龙教授认识到在科研道路上必须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不断丰富研究经验,才能挖掘到有潜力的研究方向。硕士期间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给田新龙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坚持努力终获认可的成就感,坚定了他的科研信心。读博前与导师的主动联系,进组后向师兄的积极求教,田新龙教授告诉大家,科研不是闭门造车,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从前辈身上汲取经验,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博士毕业后的求职波折与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艰辛经历,使田新龙教授深感生活的不易,但他强调,正是在逆境中保持良好心态的能力,使他最终与海南大学邂逅。海南自贸港持续加大的人才引进力度、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以及海南大学对于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使得田新龙教授得以潜心专心谋学术,针对“清洁能源”和“海洋科技”领域存在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严谨治学,全力以赴,取得了今天的诸多成绩。
田新龙教授分享的个人经历,无形中解答了同学们正面临的诸多困惑,而对于同学们在科研学习中的其他疑问,田新龙教授也一一给予了解答。有同学担心自己科研能力不足,无法做出有价值的贡献,田新龙教授以“牢记初心”四个字作为回答,科研过程要面临许多现实问题,但只要保持初心,不忘钻研,就一定能有所贡献。刚考研上岸的同学,面对新的科研环境十分忐忑,不知科研学习要如何开展,田新龙教授告诉他们,进入新的环境,要积极请教前辈,切忌封闭自己;面对新的研究方向,要先精读文献把握关键词句,提高阅读熟练度后再泛读文献,了解研究领域并重复相关实验,基础夯实后再挖掘创新点,逐步独立开展研究。有同学表示科研过程枯燥又充满挫折,难以保持热情,田新龙教授提醒大家一定要“玩科研”,不要被“科研玩”,科研道路曲折艰辛,学会保持平稳的心态是必修课程,要从每一天的努力中得到充实感,要在点滴的进步中积累成就感,要从他人的身上获得认同感,将所有的正能量汇集于心,才能击败挫折保持动力。座谈会最后,田新龙教授寄语大家,选择科研之路,就要砥砺前行,望大家早日成长为合格的科技工作者,留在海南,建设海南,为海南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大学建设,为海南自贸港的美好明天贡献力量!
座谈会后同学们表示,导师座谈的活动形式,使导师的形象更生动、更真实,师生的距离更贴近,交流的氛围更轻松,解决的问题更针对,分享的内容更广泛,所得的收获更丰富,希望日后能有更多的活动机会,与导师进行更多元的互动交流。海南大学南海书院将继续以同学们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师说·问道”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使导师制发挥更大的功能,惠及更多的同学。